护士节是哪一天(护士节是哪一天他和谁有关系)

因为有你,这个世界更美丽

■解放军报记者 陈小菁

抗疫一线的坚守。

一年一度的国际护士节又到了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我们把目光再一次投向那些美丽而温暖的身影。

她们以奉献编织春天图景,用爱心催开向阳花朵,给患者带来信心与希望,是人们眼中的“白衣天使”。

5月12日,不仅是国际护士节,也是全国防灾减灾日。14年前,地动山摇,山崩地裂。包括军队医护人员在内的一批批白衣天使,第一时间挺进汶川震区,救治伤者、与死神赛跑,书写和见证了太多生命奇迹。

2020年,在汶川地震中被解放军从废墟中救出的小女孩刘佳,成为一名军队文职护士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她递交请战书奔赴武汉,成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中的一员。“逆行,对我来说,与其说是勇敢,不如说是感恩。”刘佳说,“我们是白衣天使,更是白衣战士。”

“因为有你,这个世界更美丽。”在一家军队医院,一位患者在给医护人员的便笺上写着这样一句话。这句话,作为今天献给白衣战士的致敬词,再合适不过。

火神山医院,见证了你的坚强——

那天,闻听母亲过世,护士吴亚玲泪如雨下。病房里的她,没法送母亲最后一程,只能面向家的方向,含泪三鞠躬……医院安排吴亚玲休息几天,但这位坚强的姑娘,强忍着巨大的悲痛,坚持像往常一样,走上自己的战位。

雪域高原,见证了你的温暖——

高原险,难阻医者脚步;高原寒,情暖哨所官兵。这些年,一批批军队医护人员翻越雪山达坂、穿越无人区,走向一个个远方哨所,为戍边官兵送去贴心服务和真情鼓励。坚守阿里高原多年,护士李卓说:“我的青春和高原早已融为一体,用生命守护战友的生命是我的誓言。”

和平方舟,见证了你的大爱——

那年,和平方舟医院船接到紧急命令,赴菲律宾“海燕”强台风灾区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。和平方舟医院船收治的第一个患者、也是住院时间最长的患者弗雷拉出院前,给了护士沈珂一个深情拥抱。那段时间,沈珂参与了弗雷拉救治、手术、康复等工作,每天为她擦身、输液、换药,深受感动的弗雷拉坚持拍一张两人的合影永久珍藏。

西非大地,见证了你的勇敢——

那年,护士王新华主动请缨赴塞拉利昂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。医疗队正式接诊埃博拉患者,她无所畏惧,第一个冲到转运救护车旁,扶起蜷缩在车门边的病人;为保持医院环境安全,她每天背负几十斤重的洗消器具,对传染性极强的患者呕吐物、排泄物及时进行清理消毒……

护士是光荣的称呼,也是温暖的称呼。“有时在治愈,常常在帮助,总是在安慰。”这是她们坚守的使命,也是她们守护的初心。

今天,我们走近4位白衣战士,感受她们的青春底色,品读她们的初心与使命。

白衣战士的青春色彩

“享受阳光,也要敢于迎接风雨”

■傅凌艳 窦凌松

她是一位护士。坚守在儿科护理岗位上,她护理过的孩子都喜欢她春风化雨般的笑容,亲切地称她为“天使妈妈”。

她是一位母亲。4岁的女儿心中,她是位“总爱迟到的妈妈”。阖家团圆的时刻,她在病房值班;门外雨雪交加,一个电话她就得出门。夜深人静,她守着病房里一个个脆弱的生命;回到家里,女儿早已熟睡。每逢生日,女儿总是许下同一个心愿:“希望妈妈在身边。”

她是一位勇者。当病魔降临到自己身上,这位常年与死神赛跑的护士选择乐观与坦然:“命运和我开了一个玩笑,我不会倒下。”

她叫张鹏,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护士。

清晨6点,张鹏在上班途中。

2007年,从地方某医学院毕业,张鹏走上护理岗位成为一名儿科护士。15年扎根护理一线,她收获了不少荣誉,成为患儿心目中的“天使妈妈”。

“每一个患儿的心灵,都需要我们用真情抚慰。”幼儿认知和表达能力低于成人,这给儿科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。在熟悉了各种急难病症的护理模式后,张鹏发现,与患儿情感交流、给予患儿悉心关爱,对患儿康复起到重要作用。

2018年深冬的一天,一位8个月大白血病患儿的病情,牵动整个儿科医学部医护人员的心。这名患儿刚做完骨髓移植手术,出现肠道排异反应,腹泻不止。经过会诊,专家认为用母乳来喂养患儿,有助于肠道功能改善……这下却急坏了患儿的母亲,缺少奶水的她眼泪直流。

这一幕,被刚休完产假、回到科室上班的张鹏看在眼里。初为人母的她,特别理解患儿母亲的焦虑,她马上找到科室主任说“自己可以帮上忙”。此后2个月,张鹏用自己的乳汁一点点喂养这位重症患儿,最终护理其度过了排异期。

半年后,患儿逐渐康复,那位母亲多次含泪向张鹏表示感谢。每当这时,张鹏总是回以微笑:“看着孩子康复,是我最大的幸福。”

热爱生命,也要敢于接受生命的考验。

2019年夏天,张鹏被确诊为癌症,需要立即手术。当时,女儿还不到2岁,需要她照顾;科室一批年轻护士刚走上护理岗位,需要她这个“师傅”帮带……面对这场生命中突然而至的风雨,张鹏决心勇敢去迎接。

“呵护生命的人,更加珍爱生命。即使遇到生命中的风雪,我也做一棵挺立的大树。”接受治疗期间,张鹏用坚毅顽强对抗着化疗过程中的身体反应。

那段日子,张鹏的好朋友、主任护师席延荣一直陪伴她左右。经历数次化疗,张鹏的头发几乎掉光。日渐消瘦的她,强忍病痛折磨,积极配合各类治疗。

治疗结束,张鹏戴着假发重返护理岗位,席延荣和同事们深受感动:“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,她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希望。”

如今闲暇时,张鹏会带女儿到郊外看看绿色。

“绿色是万物复苏的标志。感恩春风送暖,也感恩风雨磨砺;享受阳光,也要敢于迎接风雨。”在经历这场大病后,张鹏更加懂得护理工作的重要性。她常常鼓励那些患者说:“珍爱生命,生活便会充满阳光。”

“青春在哪里绽放,热爱就在哪里扎根”

■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马嘉隆

“遇见您,是人生一大幸运。感恩您,对我亲人般的照顾。”打开信封,读着情真意切的话语,陆军第957医院门诊部护士长李卓的心头,溢满了幸福。

在阿里高原从事护理工作11年,李卓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样感人肺腑的话语。这些信,被李卓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。在她心里,一份份患者的真情,是守护高原遇见的最美风景。

在阿里部队官兵心里,“卓姐”是一个温暖的名字。“有什么不舒服告诉我……”病房里,她的暖心叮嘱和悉心照顾,总能给人以安慰和鼓励。

严冬时节,奔波于阿里高原的李卓(右一)和战友。

20岁那年,李卓从部队考入陆军军医大学护理系。那一年,学校组织颁奖晚会,一群战友即将奔赴雪域高原,他们在台上戴着大红花的样子,让李卓羡慕不已。从此,李卓的心中种下了一颗“守护高原”的种子。

大学毕业时,表现优异的李卓获得了优先分配的机会。摊开地图,她的目光落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高原。她写下请愿书,如愿踏上了前往阿里高原的征途。

当时,阿里军分区只有一个医疗站。面对恶劣环境和简陋条件,李卓从来没有想过离开。她走访基层哨所,了解官兵就诊需求,不仅建立了医疗站护理规章制度,还建立了完备的巡诊制度。

一个深夜,某部一名急症战士被送到医院。经检查,战士需要紧急手术。当时医院的手术室没有安装无影灯,李卓就和战友一起举着强光手电,配合上级医院来高原驻点帮扶的一位军医实施手术。手术很顺利,战士得救了。李卓和战友在手术台上坚持了4个多小时,汗水早已浸透了手术服。

心怀热爱,再苦也甜。11年间,李卓先后200余次参加边防巡诊和伴随保障任务,足迹遍布阿里防区所有点位和哨所。

巡诊途中,翻过多少达坂、爬过多少雪山、蹚过多少冰河,李卓早已说不清,但基层官兵的名字和病症,她却记在心上、印在脑海。为了更好为官兵诊疗,她把官兵健康情况记录在案,方便下次巡诊时,为官兵准备好药品。

为了提高一线诊疗能力,李卓定期组织边防一线卫生员培训。从常见高原病护理到简单创口处理,李卓把积累多年的护理经验倾囊相授,帮助基层战友尽快熟悉情况,为战友提供更好、更优质的护理服务。

如今,随着高原守防条件的提升,阿里边防的医疗保障条件有了较大提升,李卓也走上了护士长岗位。在住院官兵眼中,他们的“卓姐”永远那么亲切。

“我喜欢红色,红色代表热爱。”去年夏天,李卓的母校请她给即将毕业的师弟师妹送上寄语,她想都没想,就写了这句话:“青春在哪里绽放,热爱就在哪里扎根。”

“基层战友的信任,是对我的最高奖励”

■解放军报记者 赖文湧 通讯员 汪卫东

“五一”小长假刚过,东部战区总医院高级护士蒋琪霞,像往常一样提前10分钟到伤口护理专家诊室。

诊室外,前来问诊的病患已经排起长队。诊室中,蒋琪霞习惯性地用手摸了摸白大褂左上口袋中的记号笔、伤口尺,完成最后的就诊准备。

每周二、周五是这位烧伤整形科护理专家蒋琪霞的门诊时间。她语速很快,语音轻柔;聆听患者讲述,她会安静地注视对方。随后,她会站起身,仔细为患者完成检查。

作为我军伤口护理专家,蒋琪霞主要负责为伤口难愈合患者进行伤口评估、检查和换药。在长期诊疗中,她创新总结了一套“五步评估法”,在业内得到认可。

那年军校毕业后,蒋琪霞被分配到东部战区总医院。走向护理岗位后,她先后在烧伤整形科、神经外科、普通外科等科室任职。

门诊时间,蒋琪霞为基层患者检查。

为更好积累经验,蒋琪霞为各类患者制作了病例卡。从伤口情况、治疗变化,到基本用药、耐药反应……10多年来,不同类型伤口的救治细节,被她逐一记录在卡片上。

查阅蒋琪霞的病例卡,上有耄耋老者,下有1岁幼童。夜深人静的时候,蒋琪霞会仔细研究病历卡登记的病况表现和用药规律。渐渐地,她对复杂伤口处理的能力不断提高。

“临床救治的科研成效,最终要转化为战斗力。把成果运用到演训场,才能真正为打赢服务。”在一篇学术论文中,这段内容对蒋琪霞有着较大启发。从此,她将目光锁定在演训场上。

官兵在训练中受伤,一旦出现感染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,就会大大增加伤口愈合难度。针对伤口反复感染、季节性复发等情况,蒋琪霞瞄准战创伤护理需求,不断探索创新新型伤口护理技术。
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看到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面部压痕和红肿的图片,蒋琪霞很是心疼,牵头成立了皮肤损伤防治课题组。很快,一份调查报告新鲜出炉。她带领团队依据调查结果,确定方案。2周后,一种新型保护和防压方案运用在一线医护人员身上。

蒋琪霞的微信头像,是一片蔚蓝色的大海。“平静的海面,像极了记忆中的家乡。”拥有海一样广博的胸襟,是蒋琪霞对“医者大爱”的朴素理解。

前不久,蒋琪霞荣获2022年中华护理学会“杰出护理工作者”荣誉称号。那天,某旅战士刘帅帅来到诊室,一手敬礼一手托举锦旗,提前为她送上“护士节快乐”的祝福。

那一刻,蒋琪霞开心极了。“基层战友的信任,是对我的最高奖励。”她说。

“面向未来战场,每一天都是能力预警日”

■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郝东红

夜幕低垂,一支车队穿梭在茂林间,一名“伤员”躺在救护车担架上等待救治。

打开背囊,取出输液器,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护士冒佳圣动作敏捷。借助车窗外的月光,他迅速进针,顺利建立静脉通道。

“成绩优秀!”考官向他竖起大拇指。这一刻,身着迷彩服的冒佳圣脸上挂满了自信。

这份自信来之不易。2年前的一次保障行动中,冒佳圣在车上为战友输液。因为缺乏训练,他的成绩并不理想。

“男同志更皮实、抗压能力强。多加练习,我一定能行!”在此后训练中,他自我加压,训练成绩提升很快。

训练场上,冒佳圣(右)和战友的战斗姿态。

随着更多男性逐渐走上护理岗位,男护士的能力优势正在体现出来。

为了锤炼护理技能,训练初期,冒佳圣和女队友一样在仿真手臂上进行练习,但这个方法不利于进针触感经验的积累,他主动提出与另一位男队友互相进行手臂进针练习。不久,他的这项课目成绩明显提升。

吃苦吃到了“甜味”,冒佳圣又向战斗体能考核领域发起突击。

去年底,医院在全院遴选参加上级战斗体能比武的选手。冒佳圣主动请缨。前期训练,一次20公里轻装越野训练中,他因体力不支,落在了战友后面。看着身旁的队员一个个超过了自己,冒佳圣在心里和自己较上了劲:“战胜自我,跑赢每一次考核。”

3个月时间,冒佳圣反复加练。每次训练前,他都把10公斤的哑铃塞进自己的军医背囊,将接力赛使用的60公斤模拟人配重增至70公斤……他还根据自身体型,对手榴弹、弹匣、水壶等位置进行微调,训练成绩直线提升。

不久后,一场400米场地抢救伤员接力赛打响。比赛考验的是队员间的协同配合能力。按规则,需要队员以两两配合的接力方式,将模拟人用担架运送至终点。这意味着两名队员之间,需要保持步幅与步频的协调。

就在临近接力区1米距离时,冒佳圣突然重心不稳……即将摔倒的一刹那,为了不让“伤员”摔下担架影响比赛成绩,他竭尽全力用肩膀将担架顶过接力区,顺利与队友完成了交接。

那次考核,冒佳圣所在团队取得了2个单项第一。载誉归来,冒佳圣丝毫不敢懈怠,每天坚持训练“打卡”。每打一次卡,他都要在本子上涂上一个醒目的橙色标记。

“为什么很多预警都是橙色的?因为橙色不仅醒目,更是硝烟的颜色、战斗的颜色。”冒佳圣说,“面向未来战场,每一天都是能力预警日。”

(本文图片和素材资料由罗国金、戴欣、毛宇、王泽锋、刘文堂、张文静、张倩、王兆宇提供)

作者:陈小菁 傅凌艳等

来源: 解放军报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  • “木侯”什么意思(拼音,读音等)
  • “修濬”什么意思(拼音,读音等)
  • “蜜饵”什么意思(拼音,读音等)
  • “检局”什么意思(拼音,读音等)
  • “逋逃”什么意思(拼音,读音等)
  • “逞工衒巧”什么意思(拼音,读音等)
  • “长目飞耳”什么意思(拼音,读音等)
  • “棱边”什么意思(拼音,读音等)
  • “后进领袖”什么意思(拼音,读音等)
  • “画虎不成反类狗”什么意思(拼音,读音等)
  • 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