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

《三十六计》是中国古代兵书中的一部经典著作,其中关门捉贼是一计,意指诱敌深入,然后将敌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围困,以便聚而歼之。这一计在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应用,也有着丰富的故事和典故。本文将通过对“关门捉贼”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的介绍,来探讨这一计的内涵和意义。

一、原文意思

“关门捉贼”一计的原文为:“小敌之坚,大敌之擒也。”这句话意思是说,如果弱小的敌人顽固抵抗,那么就会被强大的敌人俘虏。这一计的核心思想是诱敌深入,然后将敌人围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,以便聚而歼之。

在实际应用中,“关门捉贼”一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诱敌深入:要利用敌人的弱点,将其诱入我方预设的战场或者狭小的空间内,使其无法发挥其优势。

围困敌人:一旦敌人进入我方预设的战场或者狭小的空间内,就要立即将其围困,使其无法逃脱。

聚而歼之:在将敌人围困后,要发挥我方的优势,将敌人逐个击破,最终实现聚而歼之的目的。

二、故事典故

1、韩信点兵

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,他曾经用“关门捉贼”一计成功地击败了赵国。据传,当时韩信率领汉军攻打赵国,赵王知道韩信的才能,于是派了一名将军率领大军前来迎战。韩信了解到赵国有一种名为“射雕手”的特殊兵种,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。

韩信让自己的军队在战场上故意留下一些破绽,让赵国的军队有机可乘。果然,赵国的将军看出了汉军的破绽,率领着大军冲杀过来。但是,韩信并没有慌乱,他立即让自己的军队迅速后退,将赵国的军队诱入了一个狭窄的山谷之中。

在山谷中,韩信命令汉军将赵国的军队团团围住,然后发动了猛攻。由于山谷非常狭窄,赵国的军队无法展开大队人马,只能被动地挨打。最终,韩信成功地击败了赵国的军队,并俘虏了大量的士兵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关门捉贼”一计需要巧妙地诱导敌人进入我方预设的战场或者狭小的空间内,然后发挥我方的优势,将敌人逐个击破。

2、刘备败走麦城

三国时期,刘备曾经用“关门捉贼”一计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大军。当时,曹操率领着大军前来攻打刘备,刘备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,决定采用“关门捉贼”一计来对抗曹操的大军。

刘备让自己的军队在城外埋伏,然后故意让城门大开,吸引曹操的大军前来攻城。曹操看到城门大开,果然率领着大军前来攻城。但是,当曹操的大军进入城池后,城门突然关闭,让曹操的大军陷入了刘备的包围之中。

在城池内,刘备发挥了自己的优势,将曹操的大军逐个击破。最终,刘备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大军,并夺回了自己的领土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关门捉贼”一计需要巧妙地将敌人诱入我方预设的战场或者狭小的空间内,然后发挥我方的优势,将敌人逐个击破。同时,在应用这一计时,还需要注意对敌人的围困和聚而歼之的方式方法。

3、朱棣夺取城门

明朝时期,明成祖朱棣就曾经用这一计成功地夺取了皇位。当时,朱棣率领着大军攻打南京城门,由于守城的士兵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,朱棣决定采用“关门捉贼”一计来夺取城门。

朱棣让自己的军队假装撤退,然后故意留下一些财物和装备。南京城的守军看到这些财物和装备后,纷纷前来抢夺。但是,当他们进入朱棣预设的战场后发现已经被包围了。朱棣立即下令攻击守军,将其逐个击破最终成功地夺取了南京城门。

三、总结

这些故事告诉我们,“关门捉贼”一计需要巧妙地将敌人诱入我方预设的战场或者狭小的空间内,利用敌人的弱点让其无法发挥其优势,然后把敌人围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,发挥我方的优势将敌人逐个击破。

标签: 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

猜你喜欢

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