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参脉针_SHen Mai ZHen08-17

    参脉针_SHen Mai ZHen归属于中医科,参脉针是参麦注射液的简称。是在中医古验方“生脉散”的基础上,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成功的一种中药注射液,主要成分为红参和麦冬。具有益气复脉、补益固脱、回阳救逆的功效。用于治疗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振栗_Zhen Li08-17

    振栗_Zhen Li归属于中医科,证名。身体畏寒而颤抖。因虚寒或热郁所致。出自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阳明司天之政……民病咳,嗌塞,寒热发暴,振栗癃闭。”张志聪注:“民病嗌塞、振栗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湿热_SHi Re08-17

    湿热_SHi Re归属于中医科,湿热,为中医名词术语,为致病因素,属于六淫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(热)中的两邪。亦为中医证候名,如湿热证,是指湿热蕴结体内,脏腑经络运行受阻,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。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顿呛_Dun Qiang08-17

    顿呛_Dun Qiang归属于中医科,顿呛,中医病名,又名时行顿呛、时气嗽、时行嗽、天哮呛、顿咳,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。起病初期,先有表寒或卫分证,以后则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,咳嗽常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阴虚发热_Yin Xu Fa Re08-17

    阴虚发热_Yin Xu Fa Re归属于中医科,阴虚发热,病证名。因精血津液等耗损所致的虚热。《证治汇补?阴虚发热》:“有劳心好色,内伤真阴,阴血既伤,阳气独盛,发热不止,向晚更甚,或饮食如常,头胀时作,脉洪数无力,视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热中_Re Zhong08-17

    热中_Re Zhong归属于中医科,病症名。指内热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粗大者,阴不足阳有馀,为热中也。”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牵牛子》引李杲曰:“况饮食失节,劳役所伤,是胃气不行,以火乘之,肠胃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湿毒疮_Shi Du Chuang08-17

    湿毒疮_Shi Du Chuang归属于中医科,湿毒疮,中医病名,亦名下注疮,系指疮疡发于下肢而黄水淋漓的病证。出自《外科启玄》卷八。其病多因风湿热客于肌肤郁结蕴滞所致。以发于小腿足踝等为多见。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内伤发热_Nei Shang Fa Re08-17

    内伤发热_Nei Shang Fa Re归属于中医科,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,气血阴阳亏虚,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。一般起病较缓,病程较长,热势轻重不一,但以低热为多,或自觉发热(或五心烦热)而体温并不升高。现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太阳病_Tai Yang Bing08-17

    太阳病_Tai Yang Bing归属于中医科,太阳病,中医病证名。六经病之一,出自《伤寒论》。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。多由外感风寒所致。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,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。太阳又称巨阳,统摄营卫...

    查看详情 >>
  • 赤膜下垂_Chi Mo Xia Chui08-17

    赤膜下垂_Chi Mo Xia Chui归属于中医科,赤膜下垂,又名“垂帘障”,类似沙眼性角膜血管翳,本病多是椒疮(砂眼)失治或调治失宜,再加心,肺,肝诸经风热、内火,致瘀血凝滞所致。主要症状是整排的细小血管自白睛上方向下侵...

    查看详情 >>